王慧敏
  來上海快四年了,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,過去對上海的印象都是從書里得到的。如今身在這座城市,每天都像在閱讀上海。上海話是聽得懂講不出,但是我本人卻特別喜歡上海話,以及與上海話相關的藝術類型,比如蘇州評彈,比如滑稽馬爾地夫戲,比如周立波的海派清口,比如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電影。一次和一個朋友一起喝茶聊天,她說你來上海適應嗎?你喜歡上海的什麼?我這個人是感性的人,當然是跟著感覺走,我不加思索地說,我喜歡水,上海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,所以我覺得挺適應的,我很喜歡上海話的味道。
  我最早接觸的一句上海話,是從書里知道的——“吃生活”,那時我還沒有來到上海定居。2004年9月,我因為要組一篇稿子,就電話採訪了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老師。他後來給我一本他的書《女兒的故事》,裡面夾雜了不少上海話,其中就有“吃生活”。當時我還對上海話以及上海話語境一無所知,更無感覺。但是我結合上下文,大約明白就是管教不聽話的小孩子的話。我是個喜歡刨根問底的人,後來來到上海,認識了很多上海當地的朋友,我特意請教他們這句話的來歷和含義,我用普通話發出這句話,上海朋友雲里霧裡不知道我說的哪句,後來才搞明白是這句話,因為是很要好的朋友,他們善意地笑我“戇噓噓”。其中一個朋友是從小在弄堂長大的,她給我講解說:“上海普通人家以前的生活是很苦的,大人對生活苦澀的味道人生的無奈是有親身體悟的,所以每當自己的孩子不努力學習不聽話故意和大人作對時,會很著急很生氣,就會跟小孩講‘吃生活差不多’或‘撥儂點生活吃吃’,意思是‘打你一頓’,讓小孩吃點苦頭長點記性。另外也有親近的朋友或戀人之間開玩笑說這句話的。”是呀,你看上海話里的這些特殊含義,正是我喜歡的,也許與我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有關抗癌食物,我對文字對語言很著迷,覺得每個字都那麼審美,那麼寓意豐富,尤其是一些方言。
  我來上海第一年賦閑在家,除了照顧孩子日常學習生活,我usb主要就是買了很多有關上海話和上海文化的書和磁帶以及碟片,比如餘紅仙的評彈,滬劇老唱片,馬尚龍的《上海女人》《上海男人》,還有“聽聽講講上海閑話”等等,有空還自己一個人騎上單車去上圖聽都市文化講座。上海書展時我買了一本王小鷹的《長街行》,裡面用了很多上海話,而且是寫上海30年變遷的,我很喜歡,每天睡覺前看幾頁,是一種安靜的享受。
  也許與我融入上海的這種心態有關抗癌食物吧,我來上海後的生活是快樂的,充實的,我還把我來上海後的生活感受寫成文章投稿,其中《我愛上海》發表在了上圖講座月刊上,另一篇《我來上海的理由》也發表在滬上某報。
  前幾天,我在來上海之前就認識的一個網友,熱心地專門給我下載了賈樟柯拍攝的電影《海上傳奇》中潘迪華、 張心漪的採訪片段,說這才是真正地道的上海話的味道,好好欣賞吧。我這個朋友獨自一人生活,喜歡看電影,幾乎每周都要去一次電影院,這次她特別興奮地要邀請我一起看《海上傳奇》化療副作用,說這個電影要看好幾遍,看一遍絕對不過癮。
  後來就趕上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走紅,我也跟著開心了一場,還到上圖講座現場傾聽了他的講座,買了他的正版光盤迴家和小孩一起看。也許別人感覺我是在“軋鬧猛”,但我自己知道我是樂在其中。因為我之前風風火火地過了十幾年奮鬥和快速的生活,我現在特別想“過日子”,把曾經在書里讀到的上海味道變成現實,享受曾經在書里讀到的上海話在耳邊圍繞,享受曾經在書里讀到的會過日子的上海人的生活。
  十日談
  書的故事
  理想生活的模式不能照搬,但書里傳達的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卻可以學習。  (原標題:書里的上海味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r96yrhsq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